《化学反应与热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我是9号老师。我将从一下四个方面说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首先说教材,我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两个方展,而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结构、教材地位、教材作用、教材处理四个方面分析。首先说教材结构,教材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着手,然后从经典的6-1、6-2实验出发引出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且从宏观角度去感知能量的变化,然后从已学的化学键的微观角度去解释能量变化。最后从人类利用能源的角度去分析当前化石燃料的弊端,从而引出开源节流的重大意义,内容上联系紧密,一脉相承。就教材地位而言,本节内容位于第六章第一节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且本节内容又会在“化学反应原理”中深入学习,因此本节在前后有交叉和重叠的部分,这样使得学生的概念形成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就教材作用而言,本节内容以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契机,让学生深切感知化学在能量转化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能源观念,体验化学学科的巨大魅力。而就教材处理而言,本节内容从两个经典的实验着手,首先从宏观角度去观察由于能量变化对应而引起的实验现象,然后从微观角度去解释能量变化的本质,最后从能源角度分析当前化石燃料的弊端和新能源的优点,先宏观感知后微观解释,整个过程始终把重点放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上面,而非把重点放在键能的计算上面,从而控制了内容的深广度。接下来我将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始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展开。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从宏观上感知能量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然后探究能量变化背后的原因。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实验现象相关的证据推理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的原因,然后建立金属与酸,尤其是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模型,从而大致判断常见的放热反应。3、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反应过程不仅有物质变化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同时考虑到传统能源的经济价廉,而新型能源的环保,因此需要平衡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当前不能抛弃传统能源,同时还要开发新型能源。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从而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背后的原因,在测量温度时候为了防止温度计打破,采用温枪测量温度,采用温枪测量温度不仅读数方便而且安全高效,从实验操作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创新。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我们在探究能量变化背后的原因时候,要求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作为化学工作者有信心、有能力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开发出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这一核心内容,控制内容深广度。

接下来我将说教法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导入、实验探究任务驱动、实验协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完成。

接下来我将说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1、导入新课,我从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暖宝宝、暖宫体、自嗨锅等引出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让学生建立感情联系,体会到学习化学不仅仅是考试做题,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2、新课讲授,整个过程始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展开,紧跟新高考的要求。3、习题训练,通过习题训练及时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将所用知识及时用于解决生活问题。4、小结作业,通过课堂小结可以使得学生知识系统化、框架化,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作业布置可以及时强化本节所学内容,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板书设计,及时将重难点呈现,使得知识之间的联系可视化,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

最后说教学反思,我将从亮点、不足两个方面展开。首先说亮点,1、感情联系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因为化学真的很有趣,可以解决生活问题,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2、实验探究,整个过程让学生协助完成,同时对污染性气体进行了简单处理,温度测定改用温枪……这一系列操作都有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科学体系,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节能环保的能源观念。3、小组讨论使得课堂教学完成效果明显,同时可以实现讨论结果共享。4、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感知能量变化后探究微观原因,一脉相承。5、重难点把握到位,控制了内容的深广度。6、教学环节完整,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其次说本节可需要改进的地方。1、实验过程尽可能让更多同学参与,去触摸由于温度变化而造成的冰凉感,从而感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尽可能设计小组实验,增强学生去感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真实感。3、对教材挖掘不够深,没有吃透。4、教材后续内容虽不是重点,但确实一个很好的值得小组讨论的话题,由于对教材挖掘不深,该内容讲授稍匆忙,缺乏一定的有效讨论。

今天的说课内容就此结束,最后特别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撰稿:胡宝龙 审核:张胜林)

上一个:
下一个: